借殼再度終止 陜汽集團整體上市疑云叢生
僅時隔3個月,陜汽集團于今年9月份眾多上市方案中,重新選定借殼博通股份上市的道路就被再度證明走不通。
日前,博通股份的一紙公告,將 擬通過資產重組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汽控股)下屬控股子公司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陜汽集 團)100%股權的重組計劃畫上句號。而后,于12月2日復牌的博通股份一路下跌,連續(xù)3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高達20%。
這次重組是在中介機構的盡職調查過程中宣告停止的,還沒有遞交董事會討論,也沒有到提交證監(jiān)會階段。12月16日,有陜汽集團內部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
事實上,這已經是博通股份第二次籌劃與陜汽集團重組。2013年8月,博通股份曾披露與陜汽集團的資產重組預案,但重組進程在今年2月宣布終止。
陜汽集團整體上市為何再度失敗?而接下來,陜汽集團整體上市的未來之路又將如何開啟?在同一位置連續(xù)兩次跌倒,在很大程度上將陜汽集團的上市征程變得更加坎坷。
第二次跌倒
真正現(xiàn)實中的陜汽集團整體上市之路,比其預料的更加艱難。
陜汽集團的整體上市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前完成。今年9月,陜汽集團決定重新借殼博通股份時,一位接近陜汽集團的知情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次透露陜汽集團整體上市目標時間節(jié)點信息。而在現(xiàn)在看來,陜汽集團對整體上市之路的判斷似乎過于樂觀。
2013年8月,博通股份首度披露與陜汽集團的重組預案,并宣布公司擬以資產置換及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向陜汽控股等9家股東購買陜汽集團100%的股權,標的資產預估值約為30.83億元。
不過,歷經6個月后,重組進程在今年2月份宣布終止。而后,陜汽集團又用了6個月時間,在多個方案中重新考量,包括IPO或借殼,A股、H股或A H股。另據本報記者了解,彼時陜汽集團借殼上市的殼資源上,除博通股份外,仍有3家備選。
而在長達半年時間的方案甄選后,陜汽集團決定重新選擇借殼博通股份。今年9月2日,博通股份再度宣布,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緊急停牌。并宣布資產重組交易對方仍擬為陜汽控股,重組的置入資產擬為陜汽控股下屬控股子公司陜汽集團100%的股權。
在陜汽集團看來,借殼博通股份 是其中可行性最高的路徑。陜汽控股投資和資本運營總監(jiān)兼證券部部長張育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之所以再度選擇重組博通 股份,是考慮到要盡快實現(xiàn)集團資產整體上市,地方經濟發(fā)展、政策環(huán)境和重組進程上溝通的便利性也是一部分原因。陜汽集團與博通股份同是陜西轄區(qū)企業(yè),而 此前方案備選中的其他3家殼資源企業(yè)不在陜西地區(qū)。
遺憾的是11月28日,僅僅籌 劃3個月的第二次重組計劃再次宣告終止。與此同時,博通股份公開承諾6個月內不再規(guī)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上一次重組終止是由于陜汽控股對陜汽集團資產進行調整,導致在6個月內無法發(fā)出召開股東大會通知而終止。本次重組是由各方中介機構對借殼主體陜汽集團進行了詳細的盡職調查,按照《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判斷尚不完全符合。參與博通股份與陜汽集團重組項目的獨立財務顧問于洋透露。